原标题:中国何以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行动派?
4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向世界清晰地阐释了“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的中国立场,为世界绿色发展事业注入新动力。
10年前,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这是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开启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的人类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10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内容,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现代化治理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坚持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以大国担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以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全球气候治理新体系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越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坚守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此,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等框架下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务实实践者。根据2024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2016年以来,中方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及动员的气候资金总额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维护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务实行动的大国担当,以及推动“全球南方”共同实现绿色、低碳振兴的坚定决心。
推动公正转型,彰显大国担当,以中国智慧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此,中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新动能,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致力于让绿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彰显大国担当,将自身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将绿色转型发展的中国经验、技术和资源,积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致力于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气候变化相关领域能力建设活动,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培训名额。这些举措既造福当地人民、改善民生,也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气候挑战,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
强化务实行动,积极主动贡献,以中国作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行动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工作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中国始终以务实行动推进生态治理,陆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近20年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40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2020年就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于2021年起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并实施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由此拉开了中国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实践帷幕。通过五年来的努力,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向世界表明了中国落实《巴黎协定》的坚定决心,为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注入持久动力,为切实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贡献了中国的主动作为。
独行快,众行远。站在《巴黎协定》签订1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中国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用实践向世界证明,只要凝聚共识、团结奋斗,就能实现既定生态目标。展望未来,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节点,全球各国只要坚定信心、各尽所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就一定能冲破逆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行稳致远。
(严文波、唐晨智 ,分别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