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文章网

手机版

畲乡村民吃上旅游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8:00    

角峰畲族村的层层梯田美轮美奂。

村里的溪流清澈见底。

村民在跳竹竿舞。

前来角峰畲族村游玩的小朋友换上民族服饰。

游客在梯田秋千上拍照打卡。

游客体验骑马的乐趣。

进入惠东九龙峰旅游区,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穿过层层梯田,一座隐匿在山林间的村落——角峰畲族村,便缓缓出现在视野中。

日前,这座常住人口仅有200余人的小村庄热闹了起来。2025年惠东县畲族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在这里启幕,这一天,也是畲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在海拔400米的半山腰上,悠扬的畲族山歌在山谷间回荡。活动当天,村民们齐心协力,有人登台表演,有人负责后勤,还有人帮忙布置场地。村民们拦山门、唱山歌、跳竹竿舞,畲族特色的歌舞节目轮番上演,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蓝舒琪是表演者之一,15岁的她是初一学生,在本次庆典中参与了3个节目的表演。为了做好准备,她提前向学校请了假,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排练节目,“这是我最期待的节日,大家一起载歌载舞,非常开心!”蓝舒琪说。

在现场,村民们还设置了畲族文化体验区。村民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摆摊设点,现场给游客展示扎染、竹编等非遗技艺,让游客亲手制作畲族特色工艺品。在广场中央,不少村民正邀请前来的游客跳起竹竿舞,现场气氛既欢快,又有趣。

飘着糍粑与乌米饭的香气,美食展销区人气爆棚。村民自制的传统畲族美食,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品尝。从惠东县城赶过来的王女士在尝试了乌米饭后赞不绝口,此前对畲族文化知之甚少的她,在这里有了全新的体验,“如果能穿上畲族服饰体验一下,就更有氛围了。”

“刚到村口,就喝下了村民的拦门酒,他们都很热情。”作为一名画家,孙惠敏是第一次来到角峰畲族村采风写生,对这里保存完好的畲族风情,她印象深刻,“大自然的气息让我充满灵感,之后还想介绍更多朋友来这里采风。”

目前,在角峰畲族村,居住着30多户畲族村民,主要有盘、蓝两大姓氏。据考证,元末明初,惠东境内便已有畲族活动足迹。明中期后,惠东畲族群众逐渐由游耕转向定居,从山上到山下,从乡村到城镇,最终形成今日以角峰、南一、南二、大湖洋、新村等5个聚居村小组的分布格局。

难以想象的是,曾经的角峰畲族村,因山路蜿蜒、地势崎岖,缺少基础设施和旅游开发,发展较为滞后。村子里仅有耕地100多亩,平日里,村民便靠着种茶叶、艾草、果树和水稻获得经济来源。

为弘扬畲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如今的角峰畲族村有了新的发展定位——畲族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近年来,九龙峰旅游区结合片区规划,充分挖掘角峰畲族村旅游资源,将梯田、茶园、果林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先后完成蓄水池、道路硬底化、角峰登山道、观景台、文化活动场地等提质升级建设。

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村子带来了一拨又一拨游客。从去年起,惠东县开始结合“三月三”畲族习俗在村里举办畲族文化宣传和推广活动,打造角峰畲族村这张颇具民族风情的旅游名片。对村子里发生的改变,村民盘玉梅印象深刻,“村子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乡亲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近期,角峰畲族村又新增了不少寓教于乐的儿童游乐项目,特别打造了网红打卡点、特色美食体验区等多元化休闲空间。同时,角峰畲族村还深度融合畲族文化元素,通过民俗体验、文化交流、艺术创作等多维度活动,为游客带来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

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在九龙峰旅游区的规划里,未来,将继续深挖畲族民俗文化资源、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全面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九龙峰答卷”。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国威 通讯员 陈超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