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全国唯一专业化生产C919大飞机机头和反推短舱的基地、成都地铁70%实现“新都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破解“职住分离”难题......四川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新都高新区)已构建起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航空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出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技术。

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
如今,这个集航空制造、轨道交通、氢能装备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正面临新的发展命题: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产业集群的提质扩容,打造千亿级产业高地?
近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正式启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活动,寻找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时代标杆。4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新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黄庚攀,解码这座现代化产业新城的成长密码和发展路径。
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特色产业新高地
在成都市“一核、一极、多点”的航空产业布局中,作为成都航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新都区围绕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航空产业基地目标,与中航工业成飞、中国航发成发等链主企业共建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包括航空大部件、航空发动机、民用大飞机三个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形成52个配套项目集群,33家重点企业全面投产,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园区不仅成为全国唯一专业化生产C919大飞机机头和反推短舱的基地,还培育出裕鸢航空、仨川航空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航空大部件产业集群上榜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的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模式多次被中央及省市媒体采访报道。
在轨道交通领域,新都高新区同样成绩显著。与中车成都公司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77家。先后建成全国首个2025智慧行车试验平台,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新获取CRH380A等3种型号高速动车组240万公里检修资质,客车检修业务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前三。实现多个首个、首创、首台、首列,成都地铁70%“新都造”,本地配套率超75%,已构建起“研造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成都地铁70%“新都造”
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新都高新区积极布局“氢能+无人机”。四川轻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幽影LOOMING”系列氢能源无人机,已成为国内低空经济领域的标杆产品。同时,依托成发科能工业透平装备项目,园区正在研发制造航空发动机衍生产品。
“我们将深化‘工业上楼'模式,持续推动航空、轨交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加快布局氢能、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黄庚攀表示,园区将充分发挥“一区多片”布局优势,通过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所”的产业生态圈,力争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西南地区唯一一个轨交科创中心
政策赋能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走进新都高新区,一幅产城融合、人才集聚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当前,新都高新区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构筑起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为航空、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研发设计到人才培养,从资金支持到配套服务,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系统。”黄庚攀介绍,高新区在人才评价改革上率先突破,创新实施“以薪定才、指标到企、赋权积分、动态进阶”的评价体系,打通了人才认定的“最后一公里”。
而在资金支持方面,新都区已组建包括规模30亿元的“空天高端装备制造基金”在内的11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这些基金已投资优质项目50余个,直接或间接投资园区内企业11家。”黄庚攀表示,这些“真金白银”有力支撑了园区企业创新发展。

国内最大飞机蒙皮镜像铣装备加工群
除了“真金白银”,新都高新区在数字化服务方面也走在前列。今年4月,成都市首个综合性AI企服平台——新都高新区“新·企智联”香城智造服务云平台正式上线。

新都高新区基于DeepSeek部署成都市首个综合性AI企服平台
该平台基于“Deep Seek+千问”大模型构建,不仅能在2秒内精准匹配厂房资源,还能智能计算研发补贴最高额度。平台技术负责人余欢介绍,系统通过20万组产业语料训练提升语义解析精度,已打通多个政务平台,整合全区产业载体数据,形成超千家企业的服务数据库。
作为一家集航空航天材料采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供应链服务企业,德华航空对此深有感触。“园区也一直在关注企业需求,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帮助。”德华航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企业在提出诉求后当天就能得到响应反馈。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创新生态,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区。”黄庚攀表示,新都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为成都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新都力量”。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破解产业园区“职住分离”难题
傍晚六点,新都高新区工业东片区的蜂云谷科创公园逐渐热闹起来。刚下班的工程师们三三两两散步其间,不远处拾光营地的露天餐厅已飘来阵阵香气。这一幕,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园区的刻板印象。
当前,新都高新区正在打造“产业社区生活圈”,通过“以产聚人、以人定城”的理念,按照未来产业社区概念推进园区综合开发。园区内24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已竣工交付,香投创想城、悦动青年公寓等2016套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标准厂房区,下班后就成了‘空城’。”黄庚攀告诉记者。如今,通过沐光森林、拾光营地等环境提升项目,以及“啤酒龙虾节”“银杏林下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工业东片区已累计吸引超十万人次打卡消费。正在建设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预计2025年6月投用,将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人才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新都区创新推出的“香城人才香卡”制度,构建了“5+3+N”服务矩阵,为不同层次人才提供包含政务、医疗、教育等10个大项、80余个小项的精准服务。通过小程序实现服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让人才享受“无感”服务体验。
在交通配套方面,园区优化654路公交早晚高峰班次至5分钟一班,并开通企业定制公交线路,新建的航帆三路等道路将片区通勤时间压缩。“现在从公寓到公司只要10分钟,比我在市区上班时还方便。”一位入驻企业员工表示。
“当前,新都高新区按照‘产业社区生活圈’理念,创新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活场景营造,科学布局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和交流互动空间,打造功能复合、职住平衡的新型城市社区。”黄庚攀表示,目前园区内已聚集石室悦动新城学校、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城东院区、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等教育医疗、运动休闲配套项目90余个,形成以满足未来35万人口需求的现代产城融合示范区。未来,新都高新区将持续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高品质未来新城。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