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3月31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主办、星能资产协办的“科技重构价值——2025年股权投资春季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汇聚宏观政策领域与股权投资行业专家,大健康与科技产业的顶尖学者、资深投资人、精英企业家。
在主题演讲环节,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带来“宏观经济分析与趋势研判”的权威解读。

他指出,当前经济形势概括来说就是,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回升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更有深层原因。随后,张军扩分析了今年中央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更大力度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张军扩首先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党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实施,市场预期和信心显著改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回升,全年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这个增幅虽然与上一年5.2%的增幅相比有所回落,但成绩来之不易。不管是从增速来讲,还是从对全球增长贡献来讲,中国经济都是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两个月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2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这些数字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在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同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增强。”他说。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看到当前经济回升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仍然需要进一步筑牢。关于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点了四个方面,一是国内需求不足,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是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四是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总的来讲就是,既有继续回升向好的一面,也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特别是,宏观数据与企业、消费者微观感受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温差。所以,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张军扩说。
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回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张军扩认为,既要看到短期的市场波动性原因,更要看到深层次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于制约当前经济稳定回升的深层原因,概括地讲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发展阶段或者是结构性的原因。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房地产供需形势的显著变化及其对内需的深刻影响。消费需求的持续不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阶段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次是体制和政策环境方面原因。中央提出的“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优化,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执法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远洋捕捞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切实把中央提出的建立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的任务落到实处。
营商环境方面也还面临一些深层问题,比如隐形壁垒、隐形歧视和不公平竞争问题、新官不理旧账、账款拖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问题等等,都有待于通过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最后,外部环境严重恶化也严重影响预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遏制打压的不断加剧,以及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的供应链重构,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造成冲击,也造成中国制造业订单大规模转移,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成建制的产业链外迁,对中外企业预期信心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更大力度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相结合
随后,张军扩分析了今年中央经济政策基本的取向,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更大力度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他指出,当前制约经济稳定回升的因素,既有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波动性问题,更有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外部环境冲击等深层原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两类因素并不是截然分开、独立发挥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强化的。
结构性矛盾及外部冲击不仅会导致总需求收缩,也会影响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而这种情况一旦持续,就会形成需求收缩---信心减弱---需求再收缩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种循环,不仅需要足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创造有利的总需求环境,而且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
换句话说,应对之策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要在持续优化与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策和体制环境。而这一点,正是今年中央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并从10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内容十分丰富,对把握发展形势、发展机遇都很重要,需要深入学习、系统把握。
张军扩主要谈到两点体会,第一点体会,今年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今年不仅把扩大内需列为头号经济工作任务,而且力度也是空前的。
张军扩指出,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宏观总量政策层面,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总体要求下,从三个方面做出部署。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
第二个层面,是消费和投资政策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把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而且把提振消费需求放在了提高投资效益的前面,这在过去也是不多见的。在大力度部署提振消费政策举措的同时,扩大投资的政策力度也没有放松。
总之,无论是从宏观总量政策层面还是具体的消费投资层面,今年扩大内需的政策都不仅范围更广,而且力度更大。相信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会对今年内需的进一步扩大发挥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二点体会,今年将会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活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列入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且提出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一是“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动”。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将会进一步落实到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信心有望进一步提升,活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也不会变。我认为这句话不是虚的,当前形势下尤其要充分看到我国经济所具有的诸多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张军扩说。
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强有力的政府调控能力等等。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些优势或有利条件不仅是巨大的,而且是独特甚至独一无二的、最好的。
“只要我们按照中央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持续优化政策和体制环境,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并为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他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