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4月1日讯(通讯员 李水华 李亚男)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召开班级学业导师见面会。学校董事董晔卉,人文与艺术学院党政领导、全体学业导师和辅导员参会。

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石峥嵘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系统总结了当前各年级学业发展态势,提出了“三抓三促”改进方案:抓课堂纪律促学风、抓学业预警促帮扶、抓典型示范促引领。她指出,学业导师是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学业指导者、发展引路人,在学生大学生涯中发挥关键作用。大家应该深刻认识到,学业导师是“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支点,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更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二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四是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助力挖掘专业兴趣和发展潜力;五是通过言传身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就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细,人文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敏芝详细解读了《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班级学业导师工作实施方法》。她从“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重点阐述了学业导师工作的“12345”实施体系,即“1”个核心目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2”个基本抓手:抓学风建设、抓专业引领;“3”项主要职责: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发展辅导;“4”个关键环节:新生适应期引导、专业分流指导、创新能力培养、就业升学规划;“5”项具体任务:每学期开学组织1次学生见面会、每月集中指导不少于1次、每学期至少参加或主持召开2次班会、随班听课每月不少于1次、每学期对每位学生“一对一”指导不少于1次。
董晔卉指出,学业导师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师生搭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沟通桥梁。这一制度不仅创新了育人模式,更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单一教学向综合育人转变,从课堂传授向全程指导转变,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她希望人文与艺术学院继续深化导师制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