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4月24日文章,原题:鸡尾酒与社交:中国“家庭酒吧”新风潮?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许多年轻人挤在一间温馨的客厅里,在落地窗外,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夜景相映成趣。投影仪播放着经典歌曲,宾客们或倚在沙发上或陷在散落各处的豆袋椅中,咖啡桌上摆放着鸡尾酒。随着冰块在玻璃杯中缓缓融化,话题从音乐聊到性格类型,从工作中的日常烦恼聊到生活小确幸。
这是北京最早的家庭酒吧之一。为了庆祝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之一张小姐在入口处设置了花墙和仿草坪长椅,还准备了几桶鸡尾酒和几盘糕点。正如其名,家庭酒吧是将私人住宅部分或全部改造为小型社交空间的商业模式,面向陌生人开放。客人支付100至300元人民币,即可在晚7时至凌晨2时的营业时段无限畅饮并参与活动。宾客主要是1995年至2005年出生的年轻职场人。许多常客后来成了张的朋友。
与传统酒吧的喧嚣不同,家庭酒吧主打居家般的私密氛围,让社恐也能轻松社交。自2023年底在上海兴起,这种模式迅速在渴望解压与社交的孤独年轻人中走红。短短数月间,北京涌现出数百个家庭酒吧。在小红书上,“家庭酒吧”话题已获6200万次浏览和48.2万条跟帖。
在当代社会,孤独感逐渐成为一些中国年轻人的特征。生活压力加上在大城市维持异地友谊的高昂成本,催生了家庭酒吧这种休闲方式的兴起。田霞(音)也萌生出打造“孤独者聚集地”的念头,于是租了间工作室,发帖召集了家庭酒吧的第一批客人。她说:“感兴趣的人远超预期。”每晚最多接待10位客人。买上一杯30元人民币的鸡尾酒就能在这里待上一晚,看电影、玩剧本杀,或者聊聊工作、生活。(作者Xiaonan Wang,刘长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