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这几个字犹如春风化雨,既浸润着共产党人的精神沃土,更标注出新征程上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坐标。从“赶考永远在路上”的精神传承,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时代担当,“时时放心不下”的深刻意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中激荡起澎湃回响。
“时时放心不下”映照着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图谱。从南湖红船的点点星火到新时代的浩荡征程,这种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始终是党的鲜明特质。犹记去年京津冀抗洪抢险时,涿州党员干部肩扛沙袋、臂挽臂膀,在湍急的水流中筑起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中,党员突击队踏碎冰霜、夜以继日,用冻僵的双手搭建起温暖的临时家园。从涿州洪峰浪尖到积石山震后废墟,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用冻僵双手搭建温暖临时家园。这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赤子情怀,是百年大党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是砥砺新征程的永恒动力。
让责任落地生根,需要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当前基层党建正经历从“建组织”向“强功能”的深刻转变。杭州亚运场馆里,“红色领航员”穿梭于观众席间,将“一杯热茶的温度”化作服务标准;福建老旧小区中,“近邻党建”架起连心桥,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机制,让斑驳的楼道焕发新生。这些创新实践印证,责任担当需要具象为可触摸的温度。如同深圳前海云端施工现场,“党建+项目”的旗帜在300米高空猎猎作响,让流动党员在钢筋铁骨间找到组织坐标,将“时时放心不下”转化为“事事有着落”的行动自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不仅是郑板桥笔下竹子的风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生动写照。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浪潮中,“党员尖刀班”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昼夜攻关离岸数据流动难题,用代码织就数字丝绸之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轰鸣车间里,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突破技术难题,让“中国智造”淬火重生。当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创新裂变的核心反应堆,每名党员都化作破局攻坚的“关键芯”,就能激活组织肌体的每个神经元,在时代洪流中凝聚起“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磅礴伟力。这种力量源自信仰的纯粹、使命的担当,更源自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的执着坚守,像春潮般涌动的万千溪流,既滋养着个体梦想,更浇灌着民族复兴的壮阔图景。
面对百年变局的风云激荡,“时时放心不下”更体现为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那些专攻光子芯片科研的党员,一钻就是十年,硬是把中国“芯”磨得锃亮;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工人,背晒脱皮了也守着油井,那是国家能源的“大动脉”;还有长江边的护渔队,用智能监控把江岸看得死死的,生怕漏掉一点。说到底,就得把责任刻进骨子里,变成条件反射,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不管风浪多大,大船都能稳稳当当,朝着好日子开足马力,那才是真本事。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时时放心不下”既是传家宝,更是催征号。它呼唤党员干部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在改革攻坚中勇立潮头;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当九千多万党员都将这份牵挂化作脚踏实地的耕耘,定能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续写属于共产党人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常海丽(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