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文章网

手机版

保护野生动物 促进经济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9:04:00    

本报记者 杨文明 张 驰

没建自然保护区,国内最大的中缅灰叶猴种群数量依然在不到7年的时间,从350只增加到了约500只。中缅灰叶猴的栖息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通过建设自然公园,平衡野生动物保护与当地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走进位于轩岗乡芹菜塘村的自然公园,森林防火路两侧的林木树冠几乎连在了一起,一群中缅灰叶猴在树冠上快速移动,很快就消失在林间。“看到没?那只母猴怀里有只小金猴。”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会长杨开所压低声音,提醒记者。

中缅灰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轩岗乡有分布。“小时候我在山上放牛时经常看见这种‘灰猴’。它们不破坏庄稼,还会在树上观察人。”多年后杨开所返乡,发现山上很难再寻觅到“灰猴”的踪影。

“上个世纪,轩岗乡群众为了发展生产,一度毁林开荒。天然林的消失,破坏了中缅灰叶猴的栖息地,缺少足够食物的猴群只能往大山深处迁徙。”杨开所觉得遗憾,于是约上好友开启自发巡护之路。

为了保护中缅灰叶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相关部门曾经考虑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可是,一番调查发现,中缅灰叶猴的主要活动范围既包括国有林,也有群众的集体林。当保护动物的栖息地不适宜设立自然保护区,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当地决定规划建设自然公园,坚持保护优先,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开发森林栈道、观猴片区等自然体验区域,引导群众在不影响中缅灰叶猴生存繁衍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改善民生。

2018年,一组照片带火了芒市的中缅灰叶猴,越来越多的摄影师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拍摄到猴群、特别是小金猴的精彩画面。“不仅是摄影师,还有生态爱好者、研学旅行团等来这里考察,希望研究和了解这一物种。”杨开所说。

观猴并非易事。中缅灰叶猴警惕性高、活动范围大、移动迅速。去哪观猴?什么时候去比较好?离多远能在不打扰猴群的同时获得更好体验?这些都需要像杨开所这样有经验的“猴导”来指引。

“节假日、寒暑假的预约很多,游客最多时每周能有上千人次,几乎所有‘猴导’都在外头带队。”杨开所介绍,现在村里的“猴导”有5人,游客的食宿等需求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里的蜂蜜等特产也经常销售一空。在建设自然公园的同时,当地还通过树种改造、林下种植中药材等方式,促进绿色发展。

“原来劝村民加入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要磨破嘴皮,现在大家都抢着加入,会员已有146人。”杨开所说,生活越来越好,猴群也感受到了人类的善意,只要是“猴导”带队、不过分接近猴群,猴群也不再躲避摄影师。

“既要保护野生动植物,也要兼顾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群众生活好了,更有助于形成保护生态的合力。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支撑生产生活发展,两者相得益彰。”芒市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股副股长周成伟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