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今天(24日)对外公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越改越短的清单,放出了越来越活的市场。
越改越短的清单 越放越活的市场
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清单相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到106项。
准入门槛更低,《清单(2025年版)》删除了8条全国性准入限制。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改为基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检测认证制度,相关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相应取消。
准入力度更大,《清单(2025年版)》部分放开了8条全国性措施。涉及试办新型电信业务、电视剧制作、药品批发和零售单位筹建、药品和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林木种子进口、发票印制等领域。同时,删除了17条地方性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胡朝晖: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政府不得在清单之外违规设置准入障碍。

从2018年我国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到现在,共经历四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由2018年的151项压减至目前的106项,压减比例约30%。与准入事项不断下降的曲线相对应的,是一条快速增长的经营主体总量曲线,从2018年起,全国经营主体增长超过了70%。越缩越短的清单,越放越活的市场,正映射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新版清单为民营企业开拓空间按下“快进键”
新版清单不仅放宽了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还进一步完善了负面清单制度设计,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据介绍,新版清单对清单事项的定义内涵、适用范围、“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临时性准入措施实施条件、准入后综合监管要求等进行了调整完善,扎扎实实将“非禁即入”“一张清单管到底”“单外无单”落实下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胡朝晖:这次清单修订明确产业、投资、互联网、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准入类清单目录,全部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同时加强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等相关制度的衔接,强化市场准入规范化、便利化、透明化制度安排。
负责人表示,修订出台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彰显了我国放宽准入扩大开放、坚定破除各类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和行动,有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提振社会投资信心和稳增长、稳就业,也有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胡朝晖: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动新版清单的落地实施,并同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健全破除市场壁垒的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的要求落地生根,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让广大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改革获得感。
创新准入管理方式 向全空间无人体系进发
当前,我国不断加大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力度,通过试点先行探索新业态新领域的市场准入政策。在安徽合肥,就正在试点开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以标准、场景为牵引,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机制。

不久前,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户合肥,这意味着低空载人飞行规模化商业应用加速到来。取得该合格证的这家合肥企业,最近每天都在频繁进行这种航空器的试飞工作。

企业所在的合肥骆岗公园前身是合肥骆岗机场,12.7平方公里的超大面积让这里成了城市级超级场景实验室,并建成全国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级应用示范项目,不少新技术新产品都在这里先行先试。

亿航智能副总裁 合翼航空总经理李晓娜:除了载人的飞行器之外,还有送外卖的、送物流的,包括农业植保巡检的飞机、陆地上的无人驾驶的观光车,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生态。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了30多个分级分类的飞行器、无人机临时起降点,全球首个无人艇超级工厂也已落户合肥。场景的开放,让新技术有了试验场,也让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有了可能。而在这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一项项市场准入的制度性探索,也在加速诞生。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协助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全国性的标准规范,让更多的主体能参与到更广大的市场里。制度规章不清晰的地方,现在是垂管单位、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去探索,在企业不愿意投不敢投的地方,国先中心可以率先地去投入,下场去干活,那么在政府这边不够专业的地方,我们跟企业一块相生相伴去学习。

随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合肥市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200余家重点企业,累计开通200多条航线,初步构建了整机研发制造、航空部件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总台央视记者 吴昊 张艺瑾 李唐 安徽台)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