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产业工人规模超25万人,作为山东省第一批“产改”试点单位,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完善权益保障等,创新构建“产改工人服务链”,2024年获评“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构建“全链条”服务,从“下”到“上”,筑牢产改“基石工程”。曹县总工会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产业工人需求,建立“企业工会-镇街工会-县总工会”三级服务体系。企业工会创新定制“职工之家”,配置心理疗愈、文娱社交等个性化人文关怀服务;在镇街站点全域布局78个“工会驿站”,上线“齐鲁工惠”智能导引,形成15分钟服务圈;县级中心投资80万打造700平方米智慧服务中枢,整合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困难救助等12项职能。基本实现三级服务阵地全覆盖,服务覆盖率从2020年的65%提升至2024年的95%,年均服务职工20余万人次,职工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
强化技能服务,从“学”到“练”,锻造产改“硬核实力”。曹县总工会联合职业院校及10家龙头企业,构建“政校企”协同培训机制,“订单式”培训精准赋能。围绕电子商务、汉服加工、木制品加工等县域主导产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56期,培训技术工人4800余人次,85%参训者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年办15个工种职工技能赛,2024年参赛人数突破4000人。创新承办全国电商直播赛,吸引28省158名选手参加,赛后促成多名主播与企业签约。全县42家企业自主开展“技术比武”“四技”“五小”等活动,参与职工6800余人,累计征集创新提案3500余条,其中862项被企业采纳应用。通过学练结合,持续提升产业工人实力,实现“提技能-升产业-增效益”闭环式良性发展。
完善权益保障,从“帮”到“扶”,夯实工会“暖心工程”。曹县总工会整合社会资源,在职工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站,聘请8名专职律师、3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推动300余家企业签订“1+3”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6万人。累计为职工办理法律援助维权案件48件,劳动仲裁41件,诉前调解393件,实现职工维权“零距离”,直接挽回职工经济权益1000余万元。联合团县委、企业、社区开办“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24期,让产业工人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累计发放慰问金、助学补贴256.84万元,惠及职工1032人次。
打造品牌服务,从“工”到“匠”,激活产改“内生动力”。实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联合2家院校、1家企业成立“曹县工匠学院”“曹县电商工匠学院”。根据菏泽市总工会“十百千”工程要求,打造“领创”服务品牌,依托9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立足企业实际,构建“师带徒+项目攻关+技能比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产业工人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建立“问题导向+团队协作+成果转化”的创新机制,带动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累计培育各级工匠57人,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型升级。
(山东工人报通讯员 李海英)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