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文章网

手机版

【协同发展涌新潮】 ⑱ “跨省通办”新体验 “异地办事”更便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8:29:00    

我省全面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合作框架协议,在商事制度、政务服务等领域重点突破,让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协同发展涌新潮》,今天继续聚焦"营商环境优起来",看"跨省通办"新体验 "异地办事"更便捷。

张露是北京建工集团(雄安)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2023年底来到雄安新区工作,初到时,她曾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无法跨省注册而犯愁。

北京建工集团(雄安)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露:

我之前考取的是北京市的二级建造师证书,在雄安新区这边无法进行注册,必须考取河北省的证书才可以进行注册,如果再考取的话,得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如何破除区域限制,让像张露这样的新"雄安人"办事不再难?我省高效推进京津冀三地交通、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创新实现北京市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资格在雄安新区注册执业。

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局审批管理二处负责人 水嘉漪:

原本是无法进行跨省变更注册的,在北京市住建委和河北省住建厅的联合支持下,现在随北京疏解企业到雄安新区工作的疏解人才,符合相关条件之后,就可以申请在雄安新区注册了。

去年6月,好政策一落地,张露就进行了执业资格跨省注册。

北京建工集团(雄安)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露:

非常方便,不用去大厅就可以办理,登录雄安新区政务服务网,上传几项材料,大概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上传完成了。

打破看不见的区域壁垒,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办成事,雄安新区加快推进京雄政务服务事项同标、数据同享、水平同质,与北京市级及12个区建立互联互办机制;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新区跨区域通办。

本台记者 郭子雪:

数据资源跨省共享,"云"上信息自由流动,资格证书结果互认。随着京津冀三地手越牵越紧,"跨省通办"跑出加速度,为区域内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这家检测技术服务企业,去年从北京迁移到了高碑店。说起此次跨省"搬家"的过程,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

北京卓宇鸿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琨鹏:

感觉整个办事过程特别省事、特别快,到了审批局专门有帮办代办人员为我们企业服务,办理的时候就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证照签"APP,刷了个脸,签个字就完事了。

让"折返跑"变"一次办"。2023年9月底,《京津冀优化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登记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河北经营主体跨区域迁移"一窗通"平台上线,京津冀三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一地、一窗、一网、一次办结",让企业跨省"搬家""无感畅办"。

高碑店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李一民:

原来企业迁移需要办理准迁、迁出、迁入等业务,两地多次跑办,现在企业只需要向迁入地一次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我们帮办代办,材料内部流转,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结。

北京卓宇鸿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琨鹏:

关键还能保留原企业的名称,我们在行业中累积的品牌影响力,也得以延续。

一个"窗口",连通三地。近年来,北京企业、疏解商户不断向我省迁移,记者在首衡高碑店市场走访时了解到,已有超过7200户北京商户搬迁入驻。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商户 王先生:

我们是去年从北京迁移过来的,迁移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公司还得重新注册,后来了解到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些都不用变,有了好的政策,这两年商户也越来越多了,市场越做越繁荣了,我们也有信心了。

企业、群众感到舒心、省心的背后,是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的持续深化。截至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了81项(209子项)资质资格事项互认,第一批二级造价工程师执业等175个互认场景。此外,还先后推出了六批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推动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